近几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都会通过招生机构的微信公众号来查询获取招录信息,而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得了商机。他们恶意抢注后,以官方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诈骗牟利。这些仿冒正规招考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不仅搜索排名靠前,有的甚至还得到了微信的认证,极具误导性。网上甚至已经形成了高仿公众号的黑色产业链。
8月28日,腾讯微信方面回应称,已对三千多个涉及混淆官方招生机构的个人公众号名称进行清除。
招生部门公众号遭抢注,“山寨号”以假乱真
今年高考结束后,有广西的考生家长向记者反映,原本打算在微信中搜索广西招生考试院的公众号,但输入关键字后搜到的却是一个由个人注册的“山寨号”。
记者在微信中输入“广西招生考试院”的关键字之后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公众号,而记者添加其留下的联系微信后,询问其是否为广西教育部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对方一直未予以回复,只是给记者发来出国留学之类的招生广告。
记者点击该微信公众号资料后发现,除注册主体显示为“个人”之外,再没有其它的信息。广西招生考试院称,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公众号并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开设,是被个人抢注了名称。
记者梳理了微信平台上省级单位的教育招生部门微信公众号后发现,被个人或公司抢注的情况并不少见。
比如搜索“河南招生考试”,出现了十多个公众号的结果,排在首位的是名为“河南招生考试”的公众号,该公众号上加注了微信认证的标志,而当记者点击微信公众号的注册信息却发现,其注册主体为“陕西鸿圣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那不对啊,咱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没注册“河南招生考试”(微信公众号),我们有“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有“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就这两个。
搜索“山东招生考试”关键字,同样也出现大量的山寨公众号。例如名为“山东招考官网”,名字叫“官网”,但其注册主体却显示为个人;名为“山东招考办公室”的公众号注册主体也是个人。
为治理网络自媒体山寨、高仿官方信息的乱象,国家网信办早在2015年就出台《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明确“对冒用、关联机构或社会名人注册账号名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注销其账号,并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报告。”
“高仿号”形成产业链:300元可改名 营业资质可代办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微信公众号山寨、高仿泛滥的背后,已经形成了一套产业链,为了牟利,一些机构公然打出高仿、山寨的广告,违法经营。一位淘宝卖家告诉总台记者,除了内容上可以高仿,微信公众号的资质也可以出租。
淘宝网站卖家:可以抄任何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名字可以改,一次300元。包括注册在内的流程都是一体的,需要提供营业执照。
记者:你们有现成的可以租吗?
淘宝网站卖家:有,一年5000元。
而一位了解这一行业的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注册公众号,尤其是企业公众号,流程还是比较简单的。
行业内情人士:就是需要一些验证,像邮箱、手机、微信等,还有营业执照,前三个可能都比较简单,这个营业执照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麻烦的。其实营业执照这个资质,获取成本也非常低,花几百块钱找个代办,当天就能下照。还有一些需要开特权,或者是机构,需要公司成立一年以上。但这些门槛儿看似很高,其实也可以通过直接买卖来获取,一般费用是在几千块钱,成本也非常低。所以说抢注跟冒用的成本太低了,就会出现很多种虚假的或者冒牌的一些企业去骗取钱财。
腾讯微信:已清除3134个相关公众号
昨天,记者在网络上再次输入“招办”“招生”等关键词,前面所提到的那些现象已经基本不见踪影了。
了解行业内情的人士称,这样的情况之所以比较常见,与违规的经济成本低有关系,也与平台方的审核监管直接相关。
行业内情人士:我认为首先源头上监管和审核力度不够,合法取得资质的成本也太低,非法的成本也很低。其次是平台这方面,应该替自己的用户先把关,审核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入驻门槛儿高一点。对于微信公众号名称方面,一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名称或者词汇,应该严格控制一下。出现违规的时候要从严监管,处罚力度大一点,不能说封几天号就完事了,应该依法关闭账号。
昨天,微信团队发来文字回应。
回应中说,目前,微信已对3134个涉及混淆官方招生机构的个人公众号名称进行清除。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公众号不得仿冒、混淆他人帐号昵称、头像、功能介绍或发布内容等,或冒充、利用他人名义。对于涉及招生/招考/考试官网这一类的名称,平台只支持政府媒体、学校以及有相关经营范围的教育培训类主体使用,命名上不允许混淆官方。一旦发现公众号名称存在故意混淆,从而干扰平台搜索结果,或影响用户的识别与判断的行为,平台绝不姑息,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清理或封号处理。
如有异议或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或删除,确保您的权益,感谢支持!